现在心理健康方面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各种心理咨询也越来越多,什么找到靠谱的心理咨询师非常重要。下面介绍找到靠谱的心理咨询机构攻略。
攻略一:看机构名称是否明确
首先,要敢于对外宣称:我是做心理咨询的机构。
一家靠谱的心理咨询机构,名称很重要,就像一个人在面对自我时要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在做的是什么。
机构的名称对机构来说就像我们的名字:当我们去到一个场合,我们可不可以用自己的真名、用真实的东西来面对大家,这是很重要的。
作为一家心理咨询机构,我们要敢于不遮掩我们的主营业务。
目前社会上依然有很多人是很羞于做心理咨询的,他们会把接受心理咨询当成是很弱、很有耻感的事情,这导致市场上也出现很多的机构会去迎合人们的这部分心理而不直接说自己是做心理咨询的,比如会说是心灵成长类的公司。包括有些家长也会回避孩子的心理问题,把孩子送去一些类似感统课程或这样那样的机构做心理辅导。
这些其实都是机构跟家长的共谋,它防御了去直面和正视问题的真实存在,这样的机构也就并不那么靠谱。
攻略二:看预约流程是否专业
是否“来者不拒”
心理咨询并不能包治百病,所以作为一家靠谱的心理咨询机构也并不是来者不拒的,它的预约和接待流程都是非常严格和专业的。
对于来求助的来访者,机构首先要做的就是鉴别和初筛。受过专门培训的接待助理会让来访者先说一说他的问题,初步判断这个问题是不是心理咨询可以帮到的范围。另外,对出现明显幻听、迫害妄想等精神病迹象的来访者要果断拒绝,并建议及时转送精神病医院。如果助理也判断不明,就需要跟咨询师约谈,让咨询师做二次筛选。
我们曾经接待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明显出现大量迫害妄想和幻听的来访者被家属带来,希望其接受咨询,家属现场很激动,甚至要下跪恳请,我当时就说“我不能接这个咨询、也不能收这个钱,如果我这样做了就是害了你,也是很不道德的行为……”
这个过程用一个比较专业的说法就是:不诱惑人家来做咨询。
作为一家心理咨询机构,我们需要首先给它定位:这是一个专业的场所,而非商业场所。
我们是以进行专业咨询为主要工作范围的场所,需要遵循这个原则,尊重专业,把专业性排在第一位,而不是单纯做商业性的活动,那违背了我们的专业精神。
攻略三:管理制度是否体系化和专业化
从管理咨询师版块来看专业性
作为一家专业的机构,必须把专业性放在第一位,这需要落实到很多的行为和选择上。
是否有固定的团体督导
以海之梦为例:每周五下午我们有固定的团体督导,这个设置10多年来从没停止过。除此之外,我们还有针对实习生的小组督导,并不定期进行各种业务分享的学习活动。
是否有严谨的咨询师业务监督制度
咨询师每个月都需要提交是否在持续进行自我体验和一对一督导的证明;每个月监督咨询师手上个案的咨询记录是否书写好;并且,新个案满6次要完成一份案例报告,稳定个案每满25次要重新书写案例报告;每一个个案必须在团督里面呈报。
以上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保障来访者的利益,至少我们可以保证来访者是在有监督的机制下进行的咨询,不会出现大的偏差,“没有伤害是底线”。
以上皆是为了保证,与来访者工作的不仅仅是咨询师,还有一个机制、一个体系,一个管理的保障在做支撑。
从咨询伦理的角度来看专业性
总体来说,方方面面的设置其出发点其实都来自咨询行业的伦理总则:善行,责任,诚信,公正,尊重。
可能你想象不到,在更多细节上我们其实都有考虑和安排:窗帘,沙发装饰,门上是否加窗户,墙上是否挂时钟……如果你是在一个专业的机构,所有的这些就都是在一个大框架、有保证的机制下设置的。在咨询起效的因素里,设置占的比例高达30%,而所有的设置都是在专业的基础和人力之下进行的。”
咨询伦理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保密原则。举个很现实的例子,在大街上咨询师偶遇了来访者,如果来访者不打招呼咨询师是不会主动相认的。因为来咨询这件事是需要为来访者保密的。